圍產期母豬及產后仔豬的健康狀況關乎著生豬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圍產期母豬面臨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壓力,產后仔豬則由于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消化系統發(fā)育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侵襲。而且圍產期母豬的健康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生產性能,還直接影響著仔豬的生長發(fā)育和成活率,可能會給養(yǎng)殖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藥制劑、營養(yǎng)補充劑等措施,可以提高圍產期母豬的免疫力,預防產后疾病的發(fā)生;同時,也可以為仔豬提供有效的保護,促進其健康成長。
1、圍產期母豬及產后仔豬生理特點
1.1圍產期母豬的生理變化
1.1.1生殖系統的變化
圍產期母豬的生殖系統會經歷較大的變化,妊娠后期母豬子宮體積增大。母豬分娩后,子宮內的胎盤和胎膜需要排出,子宮體積縮小。母豬分娩時,胎兒通過產道可能會導致產道擴張和撕裂,子宮內會殘留胎盤、胎膜等組織,為細菌的孳生提供了溫床,致使母豬易感染細菌、病毒。
1.1.2內分泌系統波動及影響
內分泌系統的變化直接影響分娩的發(fā)動和進程。如果激素水平失衡,可能會導致分娩延遲、難產等問題。分娩前孕激素水平逐漸降低,致使對催產素等激素的敏感性增加。隨著分娩臨近,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子宮收縮和乳腺發(fā)育。激素的變化還可能導致母豬的行為和情緒發(fā)生改變,如焦慮、不安等。
1.1.3消化系統功能改變
圍產期母豬的消化系統功能也會發(fā)生明顯改變。妊娠后期,胎兒的壓迫和激素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母豬的胃腸道蠕動減弱,食欲下降。母豬產后,由于體力消耗和身體恢復,胃腸功能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胃腸功能改變還可能導致便秘等消化系統問題,影響母豬的健康。圍產期母豬的消化酶分泌也會發(fā)生改變。一些消化酶的活性可能會降低,影響對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可能會導致母豬的營養(yǎng)攝入不足,影響自身的恢復和泌乳。
1.2產后仔豬的生理特點
1.2.1免疫系統未成熟
新生仔豬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皮膚和黏膜構建的物理屏障以及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吞噬細胞,還有自然殺傷細胞,共同協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御病原體的入侵。然而,先天免疫的保護作用相對有限,不能完全抵御各種致病性微生物的攻擊。隨著仔豬的生長,后天免疫系統逐漸發(fā)育,通過抗體介導(體液免疫)和細胞介導的免疫,產生抗體和T細胞、B細胞的免疫應答,而此過程是需要逐步發(fā)展,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完全成熟。但在該階段無論是先天免疫還是后天免疫,對各種致病性微生物的入侵抵御能力較弱。
1.2.2消化系統不完善
新生仔豬的消化系統中缺乏足夠的消化酶,這導致其消化不良,進而影響了其生長發(fā)育。同時,未被充分消化的飼料可能會在腸道內發(fā)酵,產生有害物質,破壞腸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從而增加仔豬感染腸道疾病的風險。此外,仔豬在出生時腸道是無菌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康的腸道菌群。這一過程中會受到飼料變化、疾病感染等多種因素的干擾。
2、圍產期母豬藥物保健措施
2.1產前藥物保健
一般在妊娠后期,產前2~4周對母豬進行驅蟲,可以減少其體內寄生蟲對母豬和胎兒的影響,同時避免產后因寄生蟲感染而影響母豬的食欲和泌乳。伊維菌素對體內外寄生蟲均有較好的驅殺效果,阿苯達唑對蛔蟲、絳蟲等腸道寄生蟲效果顯著。伊維菌素按每千克體重0.3 mg進行皮下注射,阿苯達唑按每千克體重5~10 mg混入飼料中飼喂。如果豬場寄生蟲感染較為嚴重,可以在間隔7~10 d后重復用藥1次。同時要預防細菌感染,可選擇對常見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噻呋等。阿莫西林可按每千克體重10~15 mg混入飼料中飼喂;或使用頭孢噻呋,可按每千克體重3~5 mg進行肌肉注射,產前連續(xù)用藥3~5 d。還需使用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如黃芪多糖、維生素C等。黃芪多糖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按每千克體重0.1~0.2 mL進行肌肉注射;也可選用維生素C,因其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強母豬的抵抗力,按每千克體重0.1~0.2 g混入飼料中飼喂,產前連續(xù)用藥5~7 d。
2.2產中藥物保健
在母豬分娩時,可以準備縮宮素等藥物,按每頭母豬20~40單位肌肉注射,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加速分娩并排出胎盤。還可以添加益生菌、酶制劑、酸化劑等功能性添加劑,改善母豬腸道健康,提高飼料利用率,增強免疫力。其中,益生菌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酶制劑輔助消化營養(yǎng)物質;酸化劑降低腸道pH,抑制病原菌生長。
2.3產后藥物保健
母豬產后需預防感染,可選擇青霉素類(如青霉素G)、頭孢菌素類(如頭孢噻呋)等抗菌藥物。青霉素G可按每千克體重2~3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2~3次;頭孢噻呋可按每千克體重3~5 mg肌肉注射,每天1次,產后連續(xù)用藥3~5 d;還可以使用益母草、生化湯等中藥制劑,可以促進產后子宮恢復和惡露排出,可按每頭母豬50~100 g煎湯后混入飼料中飼喂;生化湯可按每頭母豬100~200 mL灌服,產后連續(xù)用藥5~7 d;還需要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來維持自身和胎兒的生長發(fā)育,維生素A,D,E和B族等對母豬的生殖系統、免疫系統和骨骼發(fā)育都有重要作用。
3、產后仔豬藥物保健措施
3.1預防腹瀉的藥物策略
產后仔豬腹瀉對其健康生長危害嚴重,做好預防工作至關重要??梢赃x用益生菌與益生元。常用的益生菌有乳酸菌、雙歧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可以將益生菌制劑添加到仔豬的飼料或飲水中,調節(jié)仔豬腸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長,預防腹瀉。例如,乳酸菌制劑可按每千克飼料添加0.1~0.2 g;或使用雙歧桿菌制劑,可按每千克飼料添加0.05~0.1 g,一般從仔豬出生后開始使用,連用7~14 d。益生元可以促進益生菌生長,增強腸道免疫力。常見益生元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按每千克飼料添加1~2 g,與益生菌同時使用,連用7~14 d。對于細菌性腹瀉,則可以選擇恩諾沙星、硫酸新霉素等抗菌藥物,恩諾沙星可按每千克體重2.5~5 mg肌肉注射或口服;也可選用硫酸新霉素,可按每千克體重15~25 mg混入飼料中飼喂,一般使用3~5 d,癥狀嚴重時可適當延長療程,但要注意避免濫用抗菌藥物。
3.2增強免疫力的藥物方案
免疫球蛋白可以通過初乳獲取,也可以通過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劑來補充。免疫球蛋白制劑可以直接為仔豬提供抗體,增強其免疫力。一般每頭仔豬注射1~2 mL,在出生后24 h內注射1次,必要時可在7~10日齡時再次注射。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和豬場的免疫程序,適時為仔豬接種疫苗。例如,豬瘟疫苗一般在仔豬出生后20~30日齡首免,60日齡左右二免;豬偽狂犬病疫苗可在仔豬出生后3日齡內滴鼻免疫,30~35日齡加強免疫1次。
3.3其他保健藥物
仔豬出生后易患缺鐵性貧血,需及時補充鐵劑以促進造血功能和提高血紅蛋白水平。常用補鐵劑有右旋糖酐鐵和硫酸亞鐵,仔豬出生3 d內每頭應肌肉注射1~2 mL右旋糖酐鐵。貧血嚴重的仔豬還可使用維生素B12等補血藥物。同時,硫酸亞鐵可按每千克體重0.1~0.2 g混入飼料中飼喂。為促進仔豬生長發(fā)育,還需合理補充營養(yǎng)藥物。氨基酸如賴氨酸、蛋氨酸等能提高蛋白質利用率;維生素A,D,E等對骨骼發(fā)育和免疫系統成熟至關重要,可通過飼料或注射給予。
4、藥物保健的注意事項
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對母豬和仔豬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應充分了解藥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避免對母豬和仔豬造成不良影響。在使用抗菌和其他可能產生殘留的藥物時,應注意控制用藥劑量和療程,避免超量和長期使用。對于體質較弱的母豬和仔豬,可以適當增加營養(yǎng)補充劑的用量;對于有過敏史的母豬和仔豬,應避免使用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還要保持豬舍的清潔衛(wèi)生、通風良好、溫度適宜,減少病原菌的孳生,降低疾病的發(fā)生風險。同時,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科學的飼料配比和充足的飲水供應也有助于提高母豬和仔豬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還應結合良好的飼養(yǎng)管理措施,如定期消毒、疫苗接種、合理分群等,共同保障母豬和仔豬的健康。
5、結語
通過分析圍產期母豬及產后仔豬的生理特點,并提出科學合理的藥物保健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圍產期母豬及產后仔豬感染疾病,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保障母豬的順利分娩和產后恢復,促進仔豬的健康成長(參考文獻略)。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