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談一下育肥舍的操作。
1、要給育肥豬提供足夠的空間:
下表推薦了一般育肥豬需要的空間。這些數據只是給管理人員一般性的建議。在各個豬場,還是要根據各自的經濟、管理和設備條件來決定最佳的飼養(yǎng)密度。
表1.育肥豬的空間
活重 面積 公斤 平方米
15~29 0.28~0.37 30~44 0.46
45~69 0.56 70~上市 0.74
當前有大量關于育肥豬密度和生產成績的研究。如果提供不必要多的空間,那將是不經濟的。另外一方面,育肥豬太擁擠也是會造成生長下降,采食量降低,和同應激相關的一些問題,如咬尾和爭斗將出現。
有學者總結15個歐洲豬場的案例,每頭豬的空間減少35%,那么其生長速度將減少10%。當把13頭豬,養(yǎng)在適合10頭豬的圈里,所有的豬將需要額外生長13天才能達到同樣的上市體重。慢速生長使整個系統(tǒng)出現瓶頸效應,甚至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使得豬越來越擁擠。特別在夏天,育肥豬需要空間和涼快時,這個問題就會更嚴重。密度過高常伴隨著不良的通風,不干凈的的豬圈,從而增加了應激。
很少有人注意到每頭豬的空間與生產性能之間的關系。為了決定最佳密度,管理人員應經常檢查自己的生產記錄。不能猜測。要用記錄來找出最佳的生產密度。


筆者近期就碰到這樣的一個案例,同一批豬只在不同的養(yǎng)戶家飼養(yǎng),上欄日期相差一天,08-08 放養(yǎng)在潘姓養(yǎng)戶豬欄內,面積1.35平方米/頭,采食的料孔位,3.5頭每個;另一家,08-09 929頭放養(yǎng)在朱姓養(yǎng)戶豬欄內,面積1.2平方米/頭,料孔位5頭每個。11月24日稱重,結果出人意料,日增重相差48克/天,凈增重相關5.61公斤,料肉比相差0.06,這充分說明飼養(yǎng)空間對育肥豬飼養(yǎng)很重要。
2、全進全出制度的執(zhí)行:
在養(yǎng)豬業(yè),全進全出制度,特別是在分娩和保育階段,已成為一種規(guī)范的操作系統(tǒng)。全進全出制度也同樣可以改進育肥豬的健康和生產。
下面是全進全出制度在育肥階段的實際操作。
1)整個圈或一個房間圈養(yǎng)同齡同體重的豬。
2)在圈養(yǎng)其它豬前,同組一起進入育肥舍的豬,必須全部上市。
3)在圈養(yǎng)其它豬前,在每批豬之間,必須徹底清掃消毒。
靠全進全出制度改善了衛(wèi)生條件,新進的豬就不可能暴露給上一批的豬的病菌。
在這種的條件下,常規(guī)的疾病僅僅會出現在一批豬里。
因此,全進全出制度有以下的優(yōu)越性。
1)相比非全進全出制度,豬群的生產性狀將會顯著的改進,包括:快速生長,好的料肉比,和低的死亡率。
2)由于同一舍所有的豬幾乎是同齡的豬,因此,可用飼料供應系統(tǒng)來根據生長階段調節(jié)日糧。
3)飼料營養(yǎng)可以隨豬的生長經常調整。
4)由于同一舍所有的豬幾乎是同齡的豬,因此,可根據生長階段調節(jié)環(huán)境溫度。
5)管理人員可集中精力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工作。例如:在豬圈裝滿豬后的第一周,將安排更仔細的圈檢查工作日程。接近生產結束時,為了最佳的報酬,可抽出時間秤豬。
6)在輸送每批豬后,就可以精確的檢查豬的生產性能,如飼料利用率。
7)當圈徹底清洗后,很容易檢查和維修豬舍及其設備。
在大部分豬場,豬被分組后輸送到一個育肥圈,將在同一圈飼養(yǎng)直到出欄。當進入圈時,豬體重差2公斤到3公斤,它們將會一同在4周內出欄。雖然,在初進欄時每頭豬的空間是多余的,但是在最后一周差的豬已出欄,豬生產的數量將同非全進全出制度的豬圈生產的一樣多。
如果整個豬場的健康非常好,全進全出制度對豬的生長的改進效果就不明顯。但是,如果豬場有健康問題,全進全出制度就有很明顯的效果。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娫挘?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