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宮玉振,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
資料來源:筆記俠

在長期與短期之間、在全局與局部之間、在追求使命與追逐眼前利益之間,當這些糾結出現的關鍵時刻,究竟如何抉擇,最能暴露你深層次的追求究竟是什么,也能決定你和組織的最終命運。在堅持長期主義的過程中,你會動搖,會懷疑,也會猶豫,但這恰恰是你和你的組織成長、成熟的過程。
一、兩個故事
先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是華為關于小靈通與3G的戰(zhàn)略選擇。
上世紀末,中國電信推出了小靈通業(yè)務,當時的UT斯達康和中興通訊依靠這項業(yè)務取得了高速發(fā)展。
UT斯達康一年的銷售收入曾經達到100億,在當時這是足以讓所有企業(yè)都為之動心的數字。
華為管理層當然也看到了這樣的機會,所以很快就提交了從事小靈通業(yè)務的計劃。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任正非否決了這個計劃。
任正非否決小靈通的理由是,小靈通注定是一個過渡的、短暫的技術,而3G才代表未來,華為不能做機會主義者。
在他看來,錯過小靈通,華為可能失去的是一大塊利潤,但這還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華為錯過了3G,那就將嚴重影響華為成為一個偉大企業(yè)的進程,那才是一個根本性的失策,是絕對不可饒恕的。
華為因此把大部分人力和財力投入在全球范圍內還沒有商用的3G業(yè)務,8年后的2009年,華為終于獲得了第一塊3G牌照。
從那以后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華為一飛沖天,把所有競爭者都拋到了身后。正因為華為當年在3G的豪賭和持續(xù)投入,才成就了今天的華為。
至于當時風光一時、占據中國小靈通市場半壁江山的UT斯達康,主流市場上,現在已經很難看到這家企業(yè)的身影。
第二個故事是馬云與阿里云。
今天的云計算領域中,阿里云排名亞太第一,世界第三。百度按理說在這方面更具優(yōu)勢,可是百度云為什么遠遠不如阿里云?
當年云計算所需的投入非常大,每年十幾億,連續(xù)幾年的時間,這給阿里造成了巨大的資金壓力,而且還看不到希望。
當時在阿里負責云計算的王堅,現在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當年一度被認為是個騙子。
那幾年,阿里每年的戰(zhàn)略會都要討論一個問題:要不要取消這個項目、解散這個團隊?云計算團隊成員很長時間都是惶恐不安,不知什么時間會被解散。
在最艱難的時候,馬云來到了云計算團隊,跟他們講:云計算我們一定要做,而且我要投100億。整個團隊的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大家知道不會被解散,沒事兒了。
2012年,認為云計算前途無望的百度解散了自己的云計算團隊,這個團隊后來也被阿里云計算完整接收。云計算的最終的市場格局,從那一刻基本就已經確定了。
馬云曾講過一句話:阿里今天做的所有決策,都是為了七、八年以后的戰(zhàn)略布局。
阿里云的最終勝出,靠的就是這種長期主義的戰(zhàn)略。
(未完,待續(xù))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娫挘?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